如何保障聚氨酯工业发展
去年3月至今年3月,国内聚氨酯原材料市场可谓变幻莫测。以聚合MDI(PAPI)为例,去年3月市价每吨2万元左右,5月突窜到2.55万元,尽管年底跌至1.85万元,但今年初又涨到2.1万元,最近猛涨到2.7万元上下。据了解,TDI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原材料价格猛烈波动,着实让下游聚氨酯企业摸不着头脑,难以组织正常生产。
如何拯救聚氨酯原材料市场,保障中国朝阳产业——聚氨酯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日前由环球聚氨酯网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聚氨酯市场及技术论坛上,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聚氨酯性能优良,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家具、冷藏、建筑、汽车、家电、包装等领域。中国聚氨酯消费量近年来平均增速20%以上,大大高于世界7%的平均增速。预计未来5年,中国聚氨酯工业年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近几年,巴斯夫、拜耳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MDI、TDI生产基地,并陆续投产供应市场。同时,国内领头企业万华集团知识产权的大型MDI装置,甘肃银光、山西兰星和沧州大化也相继建立了TDI装置。
环球聚氨酯网普华工作室的李兆宝分析师认为,2006年国内聚合MDI消费量近40万吨,烟台万华、宁波万华和上海联恒年产能为52万吨(折合聚合MDI为30万吨),较2005年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这几套装置只要有一两套出现非计划检修或停产,就会打破市场平衡,造成市场上出现货紧缺,加上一些人的因素,价格会出现暴涨暴跌的可能性极大。而下游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对于高昂的原料价格,只能被动接受。今年3月MDI市场行情报价暴涨,主要是由于上海联恒停车,导致短期缺货。而总体供需失衡则是造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的因素,这样的情况十分不利于聚氨酯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李兆宝预测,今年国内聚合MDI生产装置仍是万华和上海联恒,供应国内市场约27万吨,而国内总消费量约46万吨,仍然需要靠进口补充不足。如果这些装置大修,而进口原料难以及时跟进,市场行情报价出现上扬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下游企业要有应对的思想准备,及时关注供应商相关装置的检修时间,并采取应对措施,扩大货源采购渠道;供应商则要加大调控力度,以稳定原材料价格为先,最大程度地避免价格会出现过快过大的上涨。
南京四寰合成材料研究所所长朱吕民教授认为,解决聚氨酯原材料短缺问题,关键要靠自主发展。虽然万华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工业化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但国内生产厂商毕竟只有限的几家,一旦碰到意外情况,对市场影响还是很大的。
上海市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总工程师黄茂松表示,鉴于中国聚氨酯工业的广阔前景和对MDI、TDI的巨大需求,国家应对TDI和MDI项目予以必要的支持,企业则应继续加强自主技术开发和项目投资。目前国内MDI生产大多采用传统的光气法合成路线,其实我国有关研究院所早就对非光气法合成异氰酸酯开展了研究,并已取得成果。在论坛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会泉研究员介绍了尿素法合成MDI重要原料异氰酸酯的清洁工艺。他说,这一工艺可完全替代以剧毒光气为原料,缩短工艺流程,以廉价尿素为原料实现异氰酸酯的低成本合成,已得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魏伟博士介绍说,他们开发的以尿素和甲醇为出发点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为异氰酸酯清洁工艺提供了低价原料,该技术已授权和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在山东建设了5000吨级工业化装置,2万吨级装置也在设计中。
黄茂松指出,我国非光气法合成异氰酸酯,有自主技术是一个方面,另一关键是需要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敢于投资,真正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
日前,欧洲塑料和橡胶工业机械制造商协会(EUROMAP)的主席单位—意大利TRIA公司宣布其在中国及亚太区的全资子公司—器亚贸易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据悉,TRIA在中国拥有很多客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OEM系统集成销售的,TRIA希望能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取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多本土用户的青睐。公司负责人刘晓明将专注于TRIA在华业务。 目前,TRIA展示中心及备件仓库正在筹建中,和在全球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