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眉山籍院士李俊贤逝世 学生刘丹:他是我眼里的传奇人物
据洛阳日报消息,中国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五大代表,著名化工合成专家,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同志,因突发心脏衰竭于2024年3月20日5时17分在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俊贤院士1928年生于眉山县(现眉山市东坡区),长期从事高性能燃料及聚氨酯研究,是我国火箭高性能燃料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聚氨酯工业的奠基者之一。先后主持参与了60余种固体、液体高性能燃料的研制,并成功用于50余项武器型号和国家重点工程。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李俊贤用一流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火箭、鱼雷、卫星等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全国优秀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1928年3月,李俊贤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家相乡。在他刚记事时,父亲就因有病不能到田地干活,一家五口人的重担全压在母亲的肩上,尽管家里生活艰难,母亲还是下决心让李俊贤上学,希望他的人生有所作为。在家族的资助下,他读完高中,考入四川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工专业。
“那时,四川没什么工业。我想将来做个肥皂,开个小工厂也可以。”李俊贤说。
1950年8月,李俊贤毕了业。就在他为工作愁眉不展时,东北化工局到成都招聘技术人员。得知消息后,李俊贤立刻赶往成都。“那时我连家都没回,跟家里说一声就走了。不是坐车,步行了三天才到。”
李俊贤顺利被东北化工局招录。在东北,他一待就是七八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被派遣到苏联进修一年。也正是这次进修,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决定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安排了“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的研制任务。30岁出头,刚从苏联进修回国的李俊贤,被安排负责研制一种叫偏二甲肼的火箭推进剂。
推进剂之于火箭,就像汽油之于汽车。李俊贤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在偏二甲肼这一液体推进剂主要高能燃料上的突破。
“当时,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之争。我们接到的任务是开发气相氯胺法。”李俊贤说,在实际研制中,他和组员们发现,气相法很难在短期内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技术数据。
因此,他们决定在完成气相法任务的同时,“秘密”进行液相法的研究。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李俊贤和同事们的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肼的研究终于成功了。其成果被评为中国工业交通战线年,李俊贤再接重担,到青海大通县一个山沟里筹建黎明化工厂,建设中国第一套氯胺法制偏二甲肼装置。住茅草屋,睡土炕大通铺,吃盐水煮蚕豆、青稞粉,忍受高原反应,他得了严重的胃病。“作为一个员,这个事情你不去做,拿给别人做,不太合适。”李俊贤说,1968年,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并投产。
1970年4月24日,偏二甲肼助力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直到今天,它仍是我国重要的推进剂品种。
1973年9月,黎明化工研究所开始研制高性能指标的鱼雷推进剂,代号796燃料,李俊贤又一次挑起重担。经过三年多的时间,黎明化工研究所生产出合格产品,把我国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多型号热动力鱼雷得以应用,海军实力有效增强。
1984年,黎明化工研究所从青海迁至河南洛阳,改名为黎明化工研究院。那时候,“万能塑料”聚氨酯在国外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领域,但我国还要依靠进口。李俊贤立即组织团队投入研究,从原材料、助剂到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等方面全力发展聚氨酯,开发出了几十种技术,填补国家多项空白,成为中国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奔月任务,其中发动机点火调姿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为该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的,仍然是李俊贤及其同事们。
20世纪80年代初,黎明化工研究所从青海迁到河南洛阳,改名黎明化工研究院,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时任院长兼总工程师的李俊贤,将目光放在了“万能塑料”聚氨酯的研究上。
当时,聚氨酯在国外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居等行业,而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李俊贤查阅了大量资料,决定将研发目标锁定在代表世界先进材料技术方向的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上。
为此,他卸去院长和总工程师的职务,成为黎明化工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这一个项目的支持。后来,设计院全力发展聚氨酯产品,开发出了几十种技术,为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几年前,李俊贤院士和学生们来到眉山考察聚氨酯产业。同行的东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娟对这位老乡印象非常深刻。“他当时年纪都很大了,但是依然很忙碌,采访只说了几句,大部分是从学生那儿了解。”
即使只是转述,李俊贤院士也让刘娟很感动。“学生说他对科研要求很高,最怕‘差不多’‘可以了’之类的,要求一定要准确。但是他对生活要求又很低,他拒绝了单位配的专车,平时居然就坐公交。”
2018年6月8日,李俊贤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300万元钱捐献出来,设立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和老伴丁大云平时非常节俭。他们住在单位家属院的普通房子里,书柜、床、缝纫机都是从青海搬到洛阳的。床订了又订,书柜修了又修,就连李俊贤用的“卡包”,也只是一个药品包装袋。
“很多人问我们,把这么多钱捐出去心不心疼?真的不会,留下的钱,自己够花就可以了,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是我们更大的福气。”李俊贤说,他最关心的就是人才,“要有紧迫感。培养博士,充分的发挥他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把我们整个事业往前拉一步。”
为了搞好科研,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他经常用中文、英语、日语、俄语四种语言查阅最新研究文献,用最新的知识指导学生。学生刘丹说:“他就像我爷爷一样照顾我们,有严谨的作风,为人和善,是我眼里的一个传奇人物。”
2018年8月10日,在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举办的中国化工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上,当90岁的李俊贤走进会场时,在场所有人员站立起来,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面对大家的掌声,李俊贤却简单而平和地说:“我现在年纪比较大了,今后我们的同志,跟着党走,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很好,谢谢大家。”
2019年,李俊贤获得了东坡好儿女的称号。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到场,东坡区委区政府委托专人赴洛阳为李老送去奖杯和证书。李俊贤院士把自己非常珍贵的荣誉奖项——中国化工终身成就奖转赠给了自己的家乡。
上一条: 聚氨酯环保薄膜材料又名TPU薄膜
下一条: 中瑞聚氨酯:释放技术优势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