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新闻网-安徽
2007年1月9日,美国旧金山马士孔尼会展中心,一个身着黑衣,瘦高个的中年男子当着全世界的面,掏出一台小小的手机,眼角露出犀利而得意的光。
这是全球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说话的男人叫史蒂夫乔布斯。
虽然这台iPhone,在现在看来简直“土到爆”,只有个可怜的两百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甚至连3G信号都不支持。
但老乔不是在吹牛,这部手机开启了新纪元,销售十分火爆,被人称为“上帝手机”。
几乎全用户都称道的,是它如丝滑般的触屏感受。它的显示屏材质是TFT,也叫薄膜晶体管,最普通不过的液晶显示器材质;到了第4代iphone,升级为IPS,也叫平面转换硬屏技术。它表面附着了一层树脂的膜,能让人在看显示屏的时候有种“看纸制品”的感觉。
仅过了11年。到了2018年秋天,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在北京发布了一项“黑科技”产品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让世界为之惊叹。
全柔性的显示屏,在用户手中能自由弯曲、折叠、卷曲。也就是说,大屏和便携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平板电脑也能“装进口袋里”。
该款产品的核心材料,是几个拗口的名字:聚酰亚胺膜、纳米银线。正是这些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推动了显示革命。
人饿了要吃饭,饭能提供人体所需的重要“养分”。产业也一样,不管是造飞机轮船火车,还是做鞋帽化妆品,归根到底都需要原材料。
新材料,就是给产业提供“养分”的物质,被誉为产业的“粮食”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一项项新材料为各个产业提供科技的“养分”,助力产业“生长壮大”、创新革新。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备优秀能力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显著提升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我国将新材料划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大类。可以说,“新”,是新材料的最大特点。新材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从基础性、支撑性向颠覆性、引领性转变。
新材料领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美、日、欧盟等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布局、抢占先机,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多项新材料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新材料产值已达3.2万亿美元。放眼国内,我国新材料产业也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业规模在2020年已达5.2万亿元,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9月初,在位于合肥新站区的先导薄膜材料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将一批批圆柱体形状的ITO(氧化铟锡)靶材成品搬到货车上,这种靶材是制造显示屏平板玻璃的重要材料。靶材将发往产业链下游惠科、熊猫等显示行业龙头企业。
同样在9月初,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松霞非常忙碌,五个工作日内接待了7批次机构投资的人调研。“公司成为耐克、苹果、丰田等国际头部企业的供应商后,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材料企业,在产业链中位于上中游,专为下游企业和消费端提供“源头活水”。正是这些新材料企业的努力与坚持,优质材料“摇身一变”,转化为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转化成“经济养分”助力一个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欣欣向荣。
这里做个科普:显示屏是由平板玻璃所制,而平板玻璃不具备导电性,将ITO靶材溅射到玻璃上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薄膜,让玻璃既能导电又有良好的成像性,它的纯度和工艺直接决定着一块显示屏的品质。
这家2018年落户合肥的企业,已成为国内ITO靶材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企业还专为京东方高世代TFT-LCD液晶面板做配套工程。
从6代线代线,当前,显示产业发展迅猛,显示屏越做越大,清晰度慢慢的升高,这给上游材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
“技术迭代升级很快,原材料企业也要一直在改进技术,练就一身创新本领,要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先导薄膜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浩表示。
如果说,光学薄膜及靶材材料企业为平板显示产业带来“看得见”的新技术;那么聚氨酯复合材料企业给消费的人带来的是“摸得着”的新体验。
聚氨酯合成革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而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具有颜值美丽、时尚流行、质感优良、功能出众、生态环保等特点,下游空间广阔,与全球70多亿人口的穿、用、住、行、玩密切相关。
安利处于产业链中游,扮演着承上启下、互动协同的重要角色,20多年来深耕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行业。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今年3月,该企业成功“破圈”,揽下了一个难度大却令业界羡慕的“瓷器活”成为耐克公司在中国大陆唯一一家的中资鞋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供货商。同时,持续加大与苹果、彪马、迪卡侬、安踏、李宁、特步等国内外品牌客户的合作。
行业头部企业的品质要求是极高的,这些大企业经常会派人到厂里监督考核产品质量。
为国际有名的公司供货,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安利等中国合成革材料公司开始“与强者共舞”,成为全世界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今年5月15日,历经近百天的绕行探测后,一台从火星归来的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了50多个火星探测器,只有18次成功登陆,其探测难度远高于月球、金星等地外天体。
难在哪?“飞行器速度极快,着陆过程异常复杂、危险,要确保探测成功,必须实现软着陆。”科研人员这么解释道。
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超级速度”减速至0,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维持的时间仅约为9分钟,被称为“恐怖9分钟”。
有一种关键材料,让“天问一号”平安度过了这“恐怖9分钟”,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
这种材料,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嫦娥钢”。
什么材料能受得了这么巨大的冲击?由“嫦娥钢”制成的是两种缓冲元件,分别分布在探测器的“辅助腿”以及探测器与“腿部”的连接处。
普通钢材虽然硬但没办法产生很大变形,“嫦娥钢”具有极高的强韧性和吸能性,塑性可达到100%以上,不但可以很硬还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被拉得很长。缓冲拉杆在降落的一瞬间发挥作用,通过变形吸收着陆时的冲击能,对其他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像“嫦娥钢”那样的材料,就属于高科技领域的高端材料。当前,高端材料垄断化,是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趋势。
简而言之,一些高端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企业手中,存在着技术“卡脖子”现象。
更高级的产业“粮食”掌握在别人手里,要使用只得向人家购买。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打破“受制于人”的困境,种出自己的“高品质粮”。
你能想象吗?一块仅有A4纸三分之一厚的超薄玻璃能做到薄如蝉翼又结实耐用,这种全新的材料,就诞生在安徽。
去年8月,中国建材所属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柔性可折叠玻璃工业化生产在蚌埠启动,成功打造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首条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实现了玻璃新材料领域又一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数据显示产业的核心材料,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基础材料。玻璃越薄,透光性能、柔韧性就会越好,重量也会随之减轻。
目前,已发布的折叠手机大多采用柔性CPI塑料作为表面保护材料,但这样一种材料表面硬度低、抗疲劳强度差,影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而柔性超薄玻璃具备超薄、耐磨、强度高、可弯折、回弹性好等特性,是理想的柔性折叠盖板材料。
这么薄,结实吗?“安徽造”的自主研发的30微米的柔性玻璃在测试设备上已经连续弯折40万次。
一年多来,特别是在去年疫情期间,企业的攻关团队在实验室做封闭式研发,不少研发人员整整三个月没出过门。
在位于淮北的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展览馆,用陶铝新材料制成的产品陈列开来。这一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既“身轻如燕”又“坚如磐石”。
陶瓷比钢铁硬很多,但很脆,一摔就碎;铝是常用轻金属,但很软,一掰就弯。陶铝新材料技术就是让二者合二为一、优势互补,让铝里“长”出陶瓷。
在航天领域,陶铝新材料已经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气象卫星等核心部件,翱翔太空之上;在民用领域,汽车活塞、汽车轻量化、高铁应用等方面,已实现较好的前期应用拓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项项新技术的突破,需要的是企业和院所对于研发的大力投入。
以安利为例,近年来,该企业年研发费用占据营业收入比重均保持在4.5%左右,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5600万元,可以说,注重创新,是材料企业领跑行业的“法宝”。
安利将开发应用水性、无溶剂、TPU、生物基、回收再生、可降解、石墨烯等新技术、新工艺,推动行业向生态、绿色、环保、健康方向发展。
“种粮技术”的创新突破,让一批批前沿新材料,成为高品质的“产业粮食”,给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来自国内外有关协会、企业、机构代表等近400人参加大会。
凯盛科技的柔性可折叠玻璃、陶铝新材料的发动机活塞、中科院合肥固体所的嫦娥钢在蚌埠会展中心,1.2万平方米的新材料展览展示区聚集336家一流企业的2000多件展品。
在安徽,依托新型显示、家电、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平板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三大产业体系。
截至2020年底,安徽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362户,产值超过4000亿元,约占全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1/4,年均增长20%以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聚集地。
要“种出好粮”,既要靠技术,也靠“土壤”。对于新材料产业来说,优良的产业生态是确保“多产粮、产好粮”的“沃土”。
当前,安徽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的提高,集聚态势愈发显现,已初步形成以合肥为核心,芜湖、蚌埠-滁州、铜陵、淮北为四翼“一核四翼”集群布局。
然而,安徽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比如骨干企业数偏少,协同发展程度有限、产业生态有待完善等。
先立好机制,顶格推进。安徽已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全省十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十大新兴起的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各地各有关部门挂图作战、“按图索骥”,梯次展开、统筹推进。
再立足“专业化”,精准推动。通过新材料产业的摸排分析,召开专题会,政府、专家、企业、商协会多方汇聚智慧,打通了发展新兴起的产业从“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实践逻辑。
最后谋划“打法”,发起“攻势”。“钱”和“人”,是发展产业的核心要素。安徽制定“战法”、绘制“战图”、讲求“战术”、开辟“战场”,聚焦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重点领域,发起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强大“攻势”。
“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基本形成产学研结合紧密、产用协同良好、服务管理体系健全、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在厚厚的一本《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中,这样提出了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安徽力争形成万亿级规模总量、千亿级细分产业引领、百亿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支撑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逐步扩大和优化新材料产业布局,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整合全球优质创新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实施一批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的产业生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是产业链形成的首要基础,决定产业链最终规模,更是优良产业生态必不可少的要素。
既要培育龙头,又要招引龙头。安徽将以“双招双引”为抓手,集中力量招引、培育一批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经济效益好、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出去”嫁接高枝与“请进来”引凤入巢并重,加强项目招商,招引国内外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时,促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扩能生根”,引进人才和“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促进新材料产业链条成长壮大。
围绕人才链,安徽将以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资本链,将创新银行信贷支持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为新材料公司可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吃”的是材料,“壮”的是产业,撑起了巨人般的“中国制造”。相信通过更先进的“造材术”、更肥沃的“土壤”、更精心的护理,这个“巨人”将在国际竞争中一往无前、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