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牵引 安徽“智”造步稳蹄疾
在位于安徽芜湖的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美的厨热全球智慧订单中心中控系统大屏上的数字实时跳动,显示出公司四大基地的接单和发货数量。每一笔内销或外销订单,从客户下单,到上线生产、入基地仓、物流排车、订单装车,最终到客户签收的全流程情况,都能在大屏幕上一键掌控。
在奇瑞汽车焊装车间里,600多台型号不相同的机器臂挥动着,这里已经实现焊接工序的100%自动化。今年1至8月份,奇瑞集团累计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1.9%。得益于智能化布局,工厂能轻松实现燃油车、新能源电车及混动车等多种车型混线生产,实现“千车千样”、快速交付。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2021年,老牌强企海螺集团开始建设智能工厂,从矿山违章监控到生产线的一键启停再到水泥出厂的自动完成,海螺集团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工信部“新型工业化调研行”深入安徽省多家制造业企业,实地探访安徽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2023年,在‘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和1/8的新能源汽车是安徽造。”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文杉对记者谈起。
在数转智改的路上,安徽省步稳蹄疾。该省近年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累计培育国家级5G工厂19个、居全国第四位,培育国家级“双跨”工业网络站点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均居全国第五位;坚持“点线面”同步发力,提升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园区的数字化转型质效,推动八成规上工业公司开启数字化转型、五成实现数字化改造,安徽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
2013年至2023年,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7%提高到42.9%。
为壮大先进制造业,安徽还确立“4433”万千亿元产业的目标:到2027年,培育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4个万亿元级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绿色食品、现代化工、有色金属等4个超5000亿元产业,新型建材、优质钢材、智能家电(居)等3个超3000亿元产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3个超千亿元产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新型工业化部主任王超贤表示,安徽厚植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公司孵化,不仅推动了在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走在前列,还孵化大批的创新型企业,也引领带动了大量企业技术创新突破。
作为一家主要生产经营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和聚氨酯复合材料的企业,安利材料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2亿多元积极推动公司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企业无溶剂工艺能耗相较于传统工艺减少约56%,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减少约51%;水性工艺能耗较于传统湿法工艺减少约41%,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减少约60%;硅基工艺能耗约为传统工艺的2/3,碳足迹约为传统工艺的1/8到1/5。
这是安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缩影。其背后,是举全省之力投入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持续努力。
2020年,安徽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整合实施“三首”政策,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政策出台至今,该省已累计培育“三首”产品1697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00亿元,去年新增3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三首”产品。
不仅如此,安徽为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现已拥有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列全国首位。
截至2023年年底,安徽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七位,制造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三位,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五位。
罗文杉表示,未来,安徽将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导向“一链一策”梳理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用市场办法遴选技术攻关主体企业,组织市场资源赋能支持企业技术攻关,突出市场价值加强攻关成果应用推广,提升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