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相城区“软硬兼施”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土地资源紧缺是城市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如何更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土地的亩产效益?

  向上生长,探索“工业上楼”,是相城找到的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从研发到孵化,从试生产到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路径。

  “工业上楼”是指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研发、设计的产业新空间模式,是对工业用地的深度激活。

  规划先行、政策扶持、强化载体建设、优化服务配套相城区正通过“软硬兼施”,逐个扫清制约企业“上楼”的难点,在土地集约利用中,打开城市工业新空间,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沿着S228一路向北抵达绣谷路,在道路北侧的一片产业研发片区里,一个地上10层和地下1层的未来工厂格外醒目。

  在这个占地仅16.4亩的未来工厂里,既有生产车间,又有研发办公和配套空间。投用不到一年,就已入驻签约企业17家,入驻率超50%。启动当年实现销售额3705万元;今年1至4月,实现销售额1.95亿元。

  短短几个月,16.4亩土地上的销售额就实现了数倍增长,今年全年预计税收3000万元,这是近年来黄桥街道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工业用地减量增容,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后,迎来的看得见的成果。

  让工业用地“立起来”,是破解土地资源稀缺的必由之路。向天空要空间,相城正全速推进“工业上楼”,黄桥未来工厂正是相城区18个“工业上楼”项目之一。当前,相城区已建项目6个,在建项目9个,拟建项目3个,累计地块面积1075.1亩,建筑面积207.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总额超百亿元。

  当前,相城正计划逐步构建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以智能车联网产业为特色的“4+1”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和“一带四园十一区”的产业空间分布,其中,“一带”即相城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创新带,“四园”即望亭太湖临空科创产业园、黄埭先进材料成果转化产业园、漕湖(苏相合作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北桥(经开区)-渭塘智能车联网产业园。

  如今,在传统重工业转型区域、新建工业用地、产业园、研发片区的周边,都能看到“工业上楼”的身影。不仅如此,相城还将目光投向了行政区毗邻地带的“边角料”土地上。

  在京杭大运河边,已有20多年的新华工业园是望亭首个镇级工业园,去年下半年,望亭镇启动对新华工业园的提档升级,对大运河两岸的企业展开专项淘汰清理行动。

  昔日传统作坊即将跨越成为未来工厂,其中蕴含着相城先进制造业的澎湃动能。聚焦金龙片区和新华工业园亩均5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相城区已清理企业32家、提升49家,释放厂房4万平方米。国资项目原凤凰金具地块,拟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产业园,预计10月启动建设。

  “我们通过国资引导开发、工业地产介入、企业自建等方式,也支持多种资本合作,一同推动工业上楼。”相城区工信局局长董亚琦介绍。

  “工业上楼”,顾名思义就是将工厂搬到楼上。“楼层越高,产品运送越费劲,仓储环节是个难题。”“生产设备个个都很重,上楼安全吗?”“工业上楼”并非随意之举,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

  位于相城的苏州创鑫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光伏、医疗等新兴行业领域,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

  为进一步扩大产能,近期,企业投资建设了两期扩建项目,其中二期项目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超7万平方米,容积率达4.4。

  “为了确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工业上楼,我们在工程设计阶段就采取了必要的方案优化。比如,针对多层无尘室运输的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层间物料提升机,解决了楼层间、无尘室内外交换的问题。”苏州创鑫激光负责的人介绍,在设计上,企业还预留了自动运输系统自动控制条件,为未来进一步实现楼层间自动物料运输打下基础。

  据了解,企业二期项目预计明年3月竣工,达产后能够年产连续光纤激光器1.5万台、直接半导体激光器1.2万台、准连续光纤激光器0.8万台,预计增加年产值近4亿元。

  相较于需要大规模、重体量运作的重工业,轻工业对工厂厂房荷载、运输空间的要求不那么高,具备“工业上楼”的条件。

  “工业上楼”占地少,但是为满足企业上楼生产在承重、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向上造楼的成本会明显增高,因此,轻型生产、高科技低耗能、产能大、利润率高的高端制造业是最优选。

  以黄桥未来工场为例,这里将为新一代电子信息、工业设计、先进材料、卫星导航服务等高端产业提供科技孵化、研发制造、产业加速器等功能,旨在打造超亿元税收综合性楼宇。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类型的轻工业,是最适合上楼的。对相城而言,智能车联网、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的相关企业,就能够最终靠利用这样的工业空间,降低用地成本,实现集聚效应,完成小试、中试以及小批量量产。”董亚琦说。

  今年,相城出台高端制造业招引三年行动计划,将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优势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加强存量企业优服务促转型,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上楼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的创新与突破,不单单是载体建设、产业招商等“硬功底”,更是完善的服务设施配套等“软实力”,从而拥有对内凝聚、对外吸引的核心竞争力。

  规划设计先行,早在2019年相城区进行项目签约时,ESR苏相现代产业园就已清晰地定位为高端装备厂区,作为相城工业上楼、集约用地的代表项目,建筑容积率超4.0。

  日前,ESR苏相现代产业园竣工交付。建筑整体为4层,每层挑高10米,3排独立厂房以中间的连廊相连接,且设置了15至25吨的行车牛角,运送生产设备的卡车、物流货车可在厂房上下穿梭。

  为了满足各类企业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产业园的一层承重能达到每平方米3吨,二层以上也能达到每平方米2.5吨,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型生产设备也能上楼,让空中机械厂房成为现实。

  车间内部还配置了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淋系统、空气采样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金刚砂地面、LED照明、快速提升门等设施设备,能够让公司实现“拎包入驻”。

  “我们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想企业所想,尽可能地完善服务设施。”ESR苏相现代产业园负责的人介绍,目前,生产设备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可布局在1至2层,且一层企业还具备了地面承重局部改造的条件,以便满足某些特殊工艺或设备对于地面承重的要求,定制化与通用型并行的模式,为上楼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楼上则可入驻其他配套产业,“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形态正加速形成。

  “工业上楼”不是简单的一“上”了之,高品质的产业空间,也绝不仅仅是创造优质的生产空间,更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空间布局。

  人才是推动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优秀人才提供宜居、宜创、宜业的高品质环境必不可少。以黄桥未来工场所在的黄桥街道为例,街道持续推出多个人才公寓项目,设置了多品类公寓户型,且可“拎包入住”,还提供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管家等服务,优质的生活环境促进了高品质人才的聚集。

  拥有天然水乡生态的黄桥,还以绿为底,构建以产业研发片区为中心,南北湿地、西园东城的空间布局;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项目则着力建设一个文旅融合、配套齐全的特色空间。

  大力提升工业产业园综合服务水平,持续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应用,未来,相城区将围绕“工业上楼”进一步前瞻布局规划、优化基础设施、梳理供需清单、精准匹配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试点示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积极打造面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质空间,在推动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闯新路、开新局。

咨询热线
1516968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