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属于精细化工品。胶粘剂指能在两个物体表面间形成薄膜并把他们牢固粘接在一起的材料,按照化学成分,胶粘剂可分为有机硅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丙烯酸类胶粘剂、合成橡胶类胶粘剂等,性能各具特色。
国内市场规模已超千亿,行业集中度低。2020年国内胶粘剂市场规模已超千亿,但行业集中度低,以作坊式的小企业为主,技术水平要求低,市场之间的竞争充分,产品利润率较低。
需求端后续5大看点需要我们来关注。国内下游主要使用在在建筑、包装、木材行业,合计占比超50%。“十四五”期间,中国胶粘剂发展目标为产量年均增速4.2%,销售额年均增速4.3%,中高端领域的应用有望达到40%。风电、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和电子消费行业用胶虽然份额小,但需求增速较快,我们大家都认为行业需求端的看点大多分布在在以下5个方面:
建筑:增量市场大多数来源于有机硅胶,装配式建筑带来新机遇。装配式建筑行业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预计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30%,2030年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我们预计2025年我国建筑领域(包括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机硅胶市场规模将达到90.3万吨,2020-2025年CAGR为14.33%。
软包装:逐步替代硬质包装带动复合聚氨酯胶粘剂需求量开始上涨。2021年国内软包装产量727.9万吨,20吨复合软包装材料需消耗1吨胶粘剂,对应国内软包装用胶需求量36.4万吨。根据高盟新材2021年报,聚氨酯胶均价18808.66元/吨,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胶软包装领域的市场将达到74.9亿元,2020-2025年CAGR为4.28%。
汽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单车用胶量约5kg,新能源汽车单车用胶量及单位用胶价值较传统汽车提升,提供车用胶粘剂市场增量空间。我们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胶粘剂需求量有望提升至65.91万吨,2020-2025年CAGR为5.25%。
电子:国内电子胶粘剂整体市场空间超百亿,国产化率不到50%,亟待国产替代。随着国内移动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移动电子用胶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移动电子用胶需求量9.9万吨,2020-2025年CAGR为4.76%。
新能源:取决于细分市场装机量增速。1)风电,环氧树脂是主流的叶片用结构胶。我们预计未来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2025年可达到112GW,2022-2025年均复合增速5%,对应结构胶需求约10.1万吨。2)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持续提升,假设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275GW,以装机量和产量配容比1:1.2进行估算,对应2025年光伏胶膜需求33.05亿平方米,对应光伏行业对胶粘剂的年需求量约为33.05万吨。3)电池正极材料,PVDF是锂电池应用中最为广泛正极粘接剂,在全部正极粘结剂的市场渗透率约90%,添加量50吨/GWh,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锂电用PVDF将达到6.6万吨。4)电池负极材料,负极片以CMC为增稠剂、SBR胶乳为粘接剂、水作溶剂,1GWh锂电池对应约420吨锂电负极胶,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负极胶将达到55.72万吨。
行业壁垒属性显著。胶粘剂对下游产品影响举足轻重,下游客户尤其知名厂商对胶粘剂的认证周期长,选定供应商后不会轻易更换。尤其在高端胶粘剂应用较多的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供应商并非单纯销售产品而是设计整套粘接解决方案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下游客户属于紧密的合作关系。
外资巨头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汉高、陶氏杜邦、富乐、3M等跨国企业在规模、产品和服务方面具备优势,产品结构更全面且大多分布在在高性能胶粘剂,产品利润率较高。
部分细致划分领域产品已经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如汽车用胶,回天新材等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可以和外资公司实现完全竞争;新兴领域,如微电子胶,触摸显示屏用胶等,汉高等跨国公司新产品研发成功不久,国内企业就可以实现突破,推出新产品的时间差距不断缩小。
投资策略:看好行业发展前途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成长的确定性,我们提议着重关注行业中细分赛道高成长、产品高的附加价值、研发投入大的公司:【回天新材】高的附加价值业务电子胶、负极胶产能如期投放贡献业绩增量;【硅宝科技】有机硅建筑胶龙头,工业胶多维布局,切入电子、光伏、汽车、硅碳负极等高成长赛道,“再造一个硅宝”可期;【高盟新材】高性能聚氨酯胶粘材料龙头,立足NVH深度营销开拓市场、广泛布局;【康达新材】风电用胶龙头,加速完善军工布局,切入高端ITO靶材市场;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和下业周期变化风险;产能投放没有到达预期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失密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